拿得起,放不下的那碗家乡面

主讲人/崔岱远 时间/2017年12月1日 地点/上海

  • 6.6万
  • 0

选集

第1集 为什么大年初二要吃面
第2集 面条沿着黄河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现在开讲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崔岱远

我今天想跟您分享的主题是

一面一世界

您瞧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

按咱北京的说法叫

初一饺子初二面

那您看看

为什么初二要吃面条呢

很多人就纳闷了

于是乎 有人说

初二吃面条

意味着顺顺利利

您看 新的一年

大伙儿谁不希望顺利不是

还有人说

吃面条代表着长长久久

为什么呢

因为北方有一个规矩

初二这天 媳妇要回娘家

媳妇回娘家

都希望她待的时间长一点

所以 意味着长长久久

是这么回事么

可能是 也可能不是

因为有一个客观原因

为什么呢

就是前面说的

初一饺子

初一呢 家家户户包饺子

剩了好多的面

而且这待了一天

醒的也差不多了

那根据过去的老规矩

这初一到初五是不能动刀的

您说这么一块面怎么办

最好给它抻成面条

一家人吃面条

这个其实是初一饺子初二面最具体的原因

好 那么问题来了

初二吃的是什么面呢

您瞧瞧 初二吃的什么面

初二吃的啊 打卤面

为什么得吃打卤面呢

咱先说这打卤面里有什么

这打卤面里

首先得有大肉片

然后呢

黄花 木耳 干贝 海米 还得有香菇

还得有一大锅肉汤

然后勾上酱油

然后勾上薄薄的玻璃芡

撒上一个鸡蛋花

您看 多丰腴的一碗面啊

为什么初二要吃这碗面呢

客观原因是这样的

因为过节的时候

家家户户都得炖上一大锅的肉

得煮上鸡

那么这炖肉啊 煮鸡啊

这些肉汤怎么办啊

不能扔了糟蹋了

直接做成了卤

再加上各种山珍海味的干货

泡发了以后 勾上芡 打上鸡蛋花

这不就是一碗打卤面么

所以啊 初一饺子初二面

这面应该吃的是打卤面

您想到了么

可咱老北京说

吃打卤面 不光是在大年初二

打卤面那可不是一般的面

您想想

这过生日的时候吃什么面啊

过生日的时候您听谁吃炸酱面

一个都没有

过生日的时候一定得吃打卤面

再有呢 您看 小孩办满月

吃什么面啊 打卤面啊

意味着

希望这个小孩长长久久 顺顺利利

还有过去老人走了办白事

也得招待亲戚朋友

吃的呢 还得是打卤面

所以这打卤面 又叫人生三面

为什么是这样呢

因为您看看刚才咱们不是聊了么

这打卤面里头 有黄花木耳 有海米有干贝

所以 它意味着

山珍海味我都给您上了

山珍海味都给您上了

那对您是多么的尊重

对这件事是多么的尊重

所以 打卤面在老北京来说

那得说是一碗讲究的面

刚才咱看的那个打卤面

是打卤面的标配

还不是打卤面的升级版

您要说这打卤面的升级版

您就得到天津

天津人吃打卤面

那可复杂了

不光是这一盆卤

人家还得配上四盘八碗

什么呢

炒鸡蛋 人家那叫炒合菜

还得有 虾仁炒黄瓜 炒海米 香干炒肉丝

特别得有一盘醋溜面筋

这是天津的特产

再有 各种各样凉菜做的菜码

这叫喜面

天津人吃喜面

在什么时候吃

那当然是结婚娶媳妇的时候吃

喜面喜面么

天津人这结婚办席跟别的地儿不一样

它是在晚上

但这中午亲戚朋友都来了

请人吃什么呀 吃喜面

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摆上一大桌子

您说有个街坊邻居没来 怎么办

得拿这个大食盒把这喜面给人送过去

就跟送喜糖一样

沾点喜气

这还不算

您比如说 您这买了房了

叫乔迁之喜

吃什么呀 吃喜面

那小孩考上好大学了

那是不是高兴事啊 吃喜面

那钱包丢了 又找回来了

是不是高兴事啊 吃喜面

所以您看

天津人这喜面跟天津人一样

充满了娱乐气息

让人感觉到那么嗝儿

那么 很多读者朋友就问了

说这个北京人不是吃炸酱面么

没错啊 

您看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里头

老掌柜 当时

跟别人说我这身体硬硬朗朗的

你要给我炸酱面

我还能吃三大碗呢

这炸酱面

就是咱老北京的本命食

为什么呢 

这里头可有说道

北京人爱吃酱

这是受了当初旗人的影响

当初努尔哈赤

号称叫以酱代菜

强化部队的给养

因为你想这酱

第一它有盐分 行军打仗离不开盐呢

第二它有鲜味 吃起来它比吃咸盐好多了

第三 最重要的

它有什么呀 营养

过去人虽然不知道有营养这么一个说法

但是他吃了酱之后

他觉得他有劲儿 是不是

慢慢的呢

这种习惯就影响到整个京城

后来 还传到了皇宫里头

清朝人得了天下以后

御膳房专门有所谓宫廷四大酱

什么呢

炒黄瓜酱 炒豌豆酱 炒胡萝卜酱 炒榛子酱

您听听炒榛子酱

这不是就代表着白山黑水的这种风俗么

饮食呢 是上行下效的

宫里讲究吃什么

老百姓就学什么

老百姓没有宫里吃的那么讲究

怎么办呢

炸点酱 弄碗白皮面

浇在上头 再搁点菜码

炸酱面就这样变成了北京老百姓的本命食了

那这炸酱面是一种什么面呢

其实是一种将就的吃法

说白了就是今天的这盖浇饭

是吧 你看今天很多这种白领蓝领

中午在单位吃点什么呢

一碗米饭 随便浇上点菜

炸酱面最初其实就是这个层次的吃法

不过 

这将就的面也可以吃的很讲究

您想到了么

您见过这样的炸酱面么

这是一碗什么炸酱面啊

升级版的炸酱面

一年四个节气

每个节气二十四道菜码

不能重样

而且 不光有咱们切的这种生菜

焯的这种生菜

还得有所谓四荤码

什么叫四荤码

熏鸡丝 熏肉丝 熏鱼片 熏肚丝

这还不算讲究 

还得有暗码

什么叫暗码

暗码就是青豆发出来的嘴

然后煮成了水

拿这个水 再煮面条

吃起来有青豆的这种清香味

但是又看不见青豆

是不是很有意思

您看看

一碗炸酱面能够吃的多讲究

咱还得说说这个酱

很多人以为北京这炸酱面用的就是黄酱

其实呢 

不光是这么一种用法

您就比如说有一本书叫《宫女谈访录》

记载的都是清宫里的吃法

清宫里怎么吃啊

是一半黄酱一半甜面酱

这还有一说法 叫“两和水”

为什么呢

因为黄酱是大豆酿的 它是香的

甜面酱是白面酿的 它有点鲜甜味

两种酱和在一块儿炸

它没有了那种酱的酱毛子味

吃起来格外的有意思

如果要是今天

您要是吃炸酱面

我跟您说

我建议您最后再搁上一点点沙司

为什么呢

看起来红亮亮的

吃起来酸酸甜甜的

特别开胃

吃无定法

您觉着舒服就可以了

不过 话又说回来

炸酱面再讲究 

它也是将就的吃法

也只能算是将就里的讲究

过生日不能吃炸酱面

那说起北京的面

其实这么说吧 花样多了去了

老北京讲究十八类浇头

十八类 什么叫十八类

咱简单说几种

首先说 什么叫卤 什么叫汆

这么说吧

卤跟汆的区别只在于勾不勾芡

您可以有茄子卤面

也可以有茄子汆面

可以有西红柿卤面

也可以有西红柿汆面

只是说 勾了芡以后就叫卤 不勾芡就叫汆

但是 前面咱们说的打卤面不在其中

打卤面指的是特殊的一种面

专门用这肉汤

然后放上大肉片

搁上海米 黄花 木耳 干贝 玉兰片

然后勾了芡 撒上鸡蛋

为什么呢

打卤面是讲究的面

它代表着礼数

代表着人生三面

您看 简简单单一碗面

里头有人文精神

北方人吃面条

都是当主食

晚上或者中午

一大碗面条

浇上卤 浇上汆 这么着当饭吃

但是呢

北京的面条沿着大运河传到了江南

就不再是当主食了

传到了江南的面条就染上了江南这种纤细的风韵

为什么呢

它就不再是当主食了

而是精致化以后当早点

您注意过这么一个事没有

凡是远道而来的吃食 

一定是先精致化以后当早点

您就比如说面包

咱们大多数的读者朋友都吃过面包

但是一般而言呢 

都是当早点

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远道而来的啊

那么面条呢

本来出产在北方

沿着京杭大运河传到了南方

南方人把它当早点

就是这么个道理

到了苏州 

人家怎么吃面条呢

陆文夫先生有一本小说叫《美食家》

《美食家》里头有一大吃货叫朱自冶

他大清早起来扒开眼第一件事是什么呀

快到朱鸿兴吃头汤面

为什么要吃头汤面啊

因为江南煮面都是在面馆里头

一大锅水 叫什么呀

叫千碗面一锅汤

多少人来了都是这锅汤

其实不用到一千碗

那煮上个几十碗

那锅汤基本上已经变成浆糊似的了

再吃起来啊

就不那么滑溜 不那么顺溜了

哪碗面最好

大清早起来第一碗

清水煮的

那讲究的人就得吃这碗面

所以 得吃头汤面

其实这江南的面

都是一水的龙须面 它细溜

但是它这个浇头太复杂了

据说在苏州

这浇头有八十多种

什么爆鳝 虾仁 焖蹄 素鸡

等等等等 多了去了

而且

它也不是说把这浇头直接浇到面上

您真到了面馆 

您要吃一碗头汤面

您得会点 

怎么叫会点呢

您听听那《美食家》里的朱自冶他怎么点的

来哉 清炒虾仁一碗

要宽汤 重青 重浇 过桥 硬点

这一连串的暗号 什么意思啊

在这 我简单给您翻译一下

清炒虾仁本来是炒菜

在这它做了浇头

所以清炒虾仁一碗

宽汤 宽汤大煮

重青 搁的青葱要多

重浇 浇头要足

过桥 什么叫过桥呢

就是说 这碗浇头别给我浇到面上

您给我分着盛

盛到一个小碗里头

我吃的时候把那面从大碗里头挑到小碗里头

就着这个虾仁吃

在两个碗之间拿面搭了一座食拱桥

您瞧 这多讲究啊

这才叫过桥

为什么要硬点啊

因为它是龙须面

硬点吃起来口感好

所以您看看

到了江浙 您这面条得会点

大运河不光把江南的米 丝 茶运到了咱北京

同时呢

也把北方人爱吃的面条传到了江南

所以 大运河不光是一条经济命脉

同时也是一条文化命脉

为什么呢

因为饮食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它最顽强 也最牢固

它融在每一个地方人的骨子里头

江南的面条 种类很多

而且都很讲究

不光是头汤面

您比如说

我在上海就吃过这么一碗面

叫什么呢

刀鱼面

它是把这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做在面条里

这刀鱼非常鲜美

不过它有一个毛病

它刺多 而且都是小细刺

您能想一主意让这个鱼肉在这面里

它又没有刺吗

您知道人家当地人怎么做吗

人家有办法

人家把那个刀鱼反着钉在那大木头锅盖上

让这一锅热汤 把那刀鱼的鱼肉唰啦唰啦 

熏到这锅里头

这一锅面 那是只有鱼鲜 不见鱼踪

您瞧瞧吃得多讲究

刚才咱们聊到了京杭大运河

其实这面条都是沿着江河传的

您再看中国最古老的运河

是什么呀

灵渠

灵渠谁开凿的呀

秦始皇

当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开凿了灵渠

沟通了漓江和湘江的水域

有传说

秦始皇让李思陪着他到桂林看看

看看这个灵渠修得怎么样了

因为灵渠它在桂林

结果到这儿一看

您猜怎么着

这漓江里头还那么多大鲤鱼呢

这在咸阳可见不着

秦始皇哪见过这个

赶紧干嘛啊

让人把这鲤鱼给我钓上来

不是做糖醋鲤鱼吃

他专门把鲤鱼须子给揪下来

叫煮龙须

您瞧瞧 秦始皇的想法跟一般人就不太一样

这么着吃了十天半个月

漓江里那龙王爷可就受不了了

你想把这子孙都吃没了

怎么办呢

它就赶紧变化成人

拿当地的大米研成了浆

漏成了米粉给秦始皇吃

哎呦 秦始皇吃了这米粉 滑滑溜溜的

顺嗓子眼儿直接就往下走

你想想

就跟那活的鲤鱼须子一样

那感觉太好了 吃得这美

这个就是一民间传说

您就当故事听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儿

还有一种说法

说当年秦始皇带来好几十万的秦军

这些秦军都是北方人

陕西来的 吃惯了面条

到这儿来 你想想 没有小麦

他怎么做面条呢

就只好拿大米 研成了浆

漏成了米粉

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比较靠谱

那么很多朋友到过桂林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其实如果你真有一位桂林朋友

你问问他能代表桂林的是什么

他肯定不说桂林山水

他肯定说 米粉

为什么呢

因为米粉就是桂林的命

桂林是小城市

人口不多

您猜猜一天吃多少米粉

20万斤

一天这个城市消费20万斤米粉

您想想

那得是什么感觉

我到桂林去过

大街小巷边上全是米粉店

而且人家城市管理得好

专门啊

市政府发那小搪瓷盆

分开了以后 统一地装米粉

最逗的是

这吃米粉的方式 半自助

除了米粉还有上面几片大肉

他们叫锅烧 是人家给您的

剩下的什么酸笋 酸豇豆 辣椒 

什么葱啊 什么香菜啊

都搁在桌子上

您自己随便搁

我就喜欢这随便搁

随便搁 你说说 这事多过瘾呐

是不是

那么问题来了

这米粉到底是不是当年秦始皇带过去的呢

说实在的

我觉得 未必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

有好几次叫北人南迁

历史上叫衣冠南渡

其实咱们分析分析那米粉的吃法您就明白了

它一定是一个有身份的北方人带过去的

为什么呢

因为它做起来麻烦

在北方一个农村妇女

她一个人就可以把小麦变成面条

很简单的

但米粉不是

米粉它先要把那大米发酵

发酵以后要研磨成浆

研磨浆以后还要给它包起来再漏

然后再压上大石头

之后要给它压出来黏性

然后还要反复的捶打

之后再给它漏到滚开的锅里煮

煮完了以后还要晾

晾完了以后 吃的时候还要烫

所以你看看到桂林

人说吃米粉啊 叫冒一碗热米粉

为什么叫冒呢

实际上它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

只是再一烫就可以吃了

也就是咱们北方人说的焯

米粉它是这么一种吃法

那么 这么复杂的吃法

而且它要费大量的水

米粉加工的时候

它要把这米来回来去反复的投反复的洗

你想想这种吃法

它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发明的吗

不是

它是当初有钱人发明的

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在什么时候

在西晋末年

永嘉之乱

当年 中原都乌泱泱打成一锅粥了

那中原的那些官僚士绅呢

就带着这些随从家眷

大老远的 跑到了岭南

跑到了岭南 就想吃北方的面条

可您想想

当地它连小麦都不产

哪儿有面条啊

怎么办呢

就把这大米加工成面条的样子

就这么一个吃法

只不过当时它不叫米粉

它叫什么呀 叫乱积

就是乱如麻线

纠缠盘绕成一团

大概齐就这么个意思

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次的北人南迁

您再比如说

到了宋代的时候

蒙元南下

暖风吹的游人醉 只把杭州当汴州

后来

北宋迁到了杭州

然后呢

这吃面条的习惯也就带到了杭州

所以您看

直到今天

杭州人吃片川

什么是片川呢

到那儿一看您就明白了

其实说白了

还是一碗面条

再后来呢

到了元代

很多北方的官僚士绅逃到了岭南

同样是那个问题

没有面条怎么办呢

只好把大米加工成了面条

所以您看看

它这南方的米粉也好米线也好

它不是同一个时期传过去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就是您到了岭南您会发现

各地的米粉米线 

包括河粉等等

它的加工方式不太一样

吃法也不太一样

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呢

它不是一个时候传过去的

也不是一帮人传过去的

是不是 所以呢

它就有了千变万化

那么到现在

全国比较流行的是什么呢

就得说是这云南的过桥米线

为什么

它吃起来场面宏大

看着热闹

先是这一大盆鸡汤

而且这鸡汤是牙色的

上面一点蒸汽都没有

很多人不知道

说这是什么啊

不过您可千万别尝

为什么啊

您要是不留神您喝上一口准给您嘴里烫出一大泡来

因为那一层牙色是一层薄薄的鸡油

那底下那汤

是拿鸡骨头 老鸭 猪骨头煮出来的

说实在的

比一百度温度得高

这汤不是给您喝的

这汤干嘛的呀

您慢慢瞧

人家专门有这么一大盘

搁着有火腿 到了云南就得吃火腿嘛

鸡片 肚片 鱼片

总之各种肉片

然后还专门给您打俩鹌鹑蛋

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素菜

能有二十几种就给您端上来了

看着那场面非常的热闹

您得先得把这些肉片一个一个搁里头

一下烫熟了 变色了 出香味了

之后您再把那鹌鹑蛋搁到里头

一下烫熟了

然后再搁各种各样的菜

这时候人家才给您端上来一碗晶莹透亮的

什么呀

米线

到了云南啊 讲究吃米线

而且这云南吃米线呢

不叫吃 它叫滑

滑米线

您记住这个词

到云南一定得说是滑米线吃

怎么吃呢

过桥啊

刚才咱们不是聊了么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

吃的时候您得把那烫好了的米线再从大碗里头挑回到这小碗里头

这么一个吃法

在两个碗之间搭了一座食拱桥

为什么不能在大碗里吃啊

第一它烫

第二不雅

你想想这人

脑袋都快扎到碗里头去了

它能好看么

关于这过桥米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

有很多种说法

你看 你比如说

我就听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说有一个媳妇

每天弄一罐鸡汤

跨过一个小桥

给她苦读的丈夫送去

然后为了让她丈夫早日考上状元

听起来很温馨

很接地气

但觉得好像有点牵强

刚才我说的那个过桥呢

也是一种说法

其实关于过桥米线还有第三种说法

怎么说呢

第三种说法是这样的

说当初它不叫过桥米线

它叫过浇米线

怎么叫过浇米线呢

因为它这浇头复杂

您看 二十多样

各种什么火腿片啊 鸡片啊 肚片啊

还有包括这炸好的肉啊 都有

它最早呢不是说浇到米线当这浇头的

它是干嘛的

它是下酒的小菜

这么着

下酒的小菜叫过浇米线

后来有一个堂倌喊来喊去就给喊串了

过浇米线 过浇米线 过桥米线

大伙儿一听这过桥米线

这听着多有诗意

是不是 很文雅

于是乎 就有了过桥米线

现在 应该说是风靡全国

几乎每个城市您都能够看到云南的过桥米线

不过说实在的

您如果真的到了人家云南老百姓家

您就会发现

人家不是天天吃这过桥米线

谁在家里吃这么复杂啊

人家吃的是什么呀

什么小锅米线啊 肠旺米线啊

是这些

吃起来呢很朴实

咱们聊到了云南

顺便咱们就得聊聊这米线是怎么传到东南亚的

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

忽必烈占领了大理

云南在古代的时候叫大理

那么占领了大理

当地的人就赶紧逃命

上哪儿逃啊

就顺着澜沧江逃到了湄公河

就逃到了泰国

他怎么逃过去的啊

您看这个

这就是泰国的龙舟

当时就划着这个龙舟就跑到了泰国

咱们现在一般人都说

这赛龙舟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是不是

其实我个人觉得啊

这个值得探讨

为什么呢

你想想纪念屈原那是一个很悲伤的事儿啊

它为什么要赛呢

是不是

而且那泰国也没有屈原

人家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大龙舟呢

其实我倒觉得

这赛龙舟就是当初云南人逃命的时候划着龙舟过去的

逃命逃命他当然是比赛的快了

是不是

到了泰国以后呢

就把这云南的米线带了过去

所以您到了泰国

一样能吃到泰国的米线

不过这米粉也好 米线也好

它有一个特点

你看 一碗白皮的米粉米线

浇上哪儿的佐料就变成哪儿的味儿

它就这么接地气

而且还能变成当地的地方风味

您就看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碗泰国米粉

这就不再有什么鸡片 肚片 肉片

没有了

这都变成泰国的特产了

您看什么虾 发了酵的鱼露

还有青柠

酸酸甜甜的

所以呢

米粉米线是这样

它是几次下南洋

传到了东南亚一带

不光传到了泰国

比如说新加坡啊

比如说马来西亚啊

凡是有华人的地儿都有米粉米线

其实这下南洋历史上也有很多回

宋朝的末年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元朝的统治

跑到了南洋

这是一回

后来在明朝的末年 清代的初年

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清王朝的统治

同样下到了南洋

再后来到了民国的初年

更是几百万人下南洋谋生 做生意

他们走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是端着一碗米粉走的

可以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米粉米线

有中华文化影响的地方

就有米粉米线

米粉米线就是面条的变身

它传遍了整个的东南亚

您看 这是一张当年下南洋的老照片

这些个人心里头都是揣着一碗米粉米线走的

所以直到今天您到东南亚去吃饭

您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吃别的东西给您上的餐具都是刀叉

唯独吃米粉米线

给您上的是一双筷子

是不是

筷子就是咱们中华文明的痕迹

其实 这面条不光可以用小麦做

不光可以用大米做

还可以用您想不到的食材做

您就比如说

现在您看到的这碗鱼面

鱼面

这是我在象山吃到的一碗面

它怎么做呢

它是把那大马鲛鱼去皮 然后去骨

就把那鱼肉拿那棒槌捶打捶打

捶打出胶性黏性

搁上这种细淀粉

给它和匀了

擀成大片

在一个大铁篦子上

在滚开的水里头烫

烫之后呢 就变成一张晶莹剔透的鱼肉的饼

是不是

然后再把它切成细细的面条

然后再给它做成汤面的形式

您想到了么

面条还可以这么吃

那么问题来了

说咱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吃面呢

有人说了 因为面条它吃起来顺溜

它咽下去舒坦呢

也有人说

说这面条做起来方便

你看 一碗面

煮好了以后浇上点佐料就可以吃了

很简单

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是 不过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我不知道您想过没有

就是咱们中国人长着一个吃“煮食”的胃

这个主不是主要次要的主

而是煮面条的煮

您看 面条是煮的吧

饺子是煮的吧

粥是煮的吧

米饭 米饭在南方不叫焖米饭

不叫蒸米饭

叫煮米饭

中国人喜欢吃的东西都是煮的

其实这个人类最早吃熟食都是吃烤的

是不是

但是烤需要成片的森林 大量的木材

您看欧洲人

面包 烤的吧

比萨 烤的吧

就连那软软的蛋糕 它还不是烤的吗

但是您别忘了

得有木材

咱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早就没有成片的原始森林了

咱们怎么做饭呢

咱们的老祖宗烧的是熟秸秆

干草枯枝

这干草枯枝 熟秸秆

拿这物理学的话讲

燃烧值没有那么高

老百姓说不禁烧

您想想您要光靠那草棍儿

什么时候能把那肉给烤熟了呀

是不是

那怎么办呀

咱这老祖宗聪明

咱这老祖宗就发明了比烤更高级的烹饪方式

拿什么煮呢

这个您见过么

这个就是咱老祖宗发明的煮东西吃的家伙事

它叫鬲

那个字念“lì” 不念“隔”

是新石器时期的考古发现

而且它只在中国有

出了中国您是见不到的

它跟鼎不一样

鼎 青铜的

底下 实心的

是贵族煮肉的

鬲 陶土的

底下那三个爪 空心的

老百姓煮米的

历史的发展是靠人民的

不光是有贵族吃肉啊

没有老百姓

历史也不能发展到今天

老百姓吃什么呀

那阵老百姓哪儿能天天吃的起肉啊

吃米

所以啊 就拿这个东西

它不太大 大概齐吧 也就这么高

一尺多高

然后底下点上干草枯枝

加上水 搁上米

一会儿熟了

您看带一把儿 给倒出来

就这样

那煮的是大米是小米啊

这可就有问题了

古人认为凡草籽全叫米

所以您看那个米字

是一什么呀

是一草棍呀

是吧 两面有草籽

这就叫米

在黄河流域

认为金黄的小米就是米

在长江流域

认为雪白的大米就是米

所以在古代您单说一个米字

分不清是小米是大米

那这米怎么变成粥啊

就拿这个东西煮啊

所以您看那粥字怎么写啊

那个粥中间一个米

边上不是两张弓么

有人说 那就是米粒胀的跟两张弓似的

也有人说 那个就是煮粥的时候那个水蒸汽

你看 非常的生动形象

是不是

那古人说实在的煮个粥也不容易啊

它要有那米粒粘在那底下那胖胖的圆腿儿里头怎么办呀

它就得拿那个草棍把它掏出来

所以您看

第二个字念什么呢

念“jìn” 这就是甲骨文的劲

就是用劲的劲

那把这掏出来还掏不干净怎么办呢

索性把这东西整个翻过来

这叫什么呀

彻底的彻

所以彻字这么写

您看 今天您还跟崔老师学了三个甲骨文

多好

是不是

您又听了面条

然后您又学了文化

这是一件好事啊

那么 问题来了

做面条用的麦子呢

做面条用的麦子

您呐 且听下回分解

谢谢大家